李承乾,一个被父亲宠坏的孩子。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子,他在八岁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成为了大唐帝国的下一任储君。可以说只要他不作死,以李世民对他的疼爱,他很快就会成为大唐帝国的下一代君主,但是这一切都在公元643年化为泡影。贞观17年,李承乾联合陈国公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密谋造反的事情东窗事发。李世民知道后“勃然大怒”将侯君集、杜荷、李元昌、李安俨等人处死。看着昔日这个自己最寄予希望的儿子,李世民悲痛万分,最终将李承乾贬为庶民、发配黔州。那么为何李承乾要在权力即将到手时“铤而走险”呢?这其中又有什么缘故致使李承乾失去理智,主要有三点,排名不分先后。
一 :权力带来的诱惑
前面说了,李承乾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自出生后就倍受李世民的宠爱。从小给他请最好的儒学老师以及亲自教他治国之道,这一切的一切李世民都将这个儿子当成未来的储君培养,这一宠爱一直持续到李承乾长大成人之后。
李承乾长大后,李世民为了让他把所学的知识纳入实践,于是便着手打算让李承乾监国,相当于提前让他过一把皇帝瘾。此刻的李承乾一下子就从一个储君站到了权力的巅峰,个人的威望也大大加强。朝中对他趋炎附势的人大有人在,这就让李承乾贪念手中的权力,舍不得放下。于是他的内心开始变得急不可耐、狂躁不安。甚至巴不得自己的父亲李世民尽快死去,自己好成功地抓住一切!
从这一刻起,李承乾的心灵就已经变得不再理智,甚至于他在东宫大搞巫蛊之术诅咒李世民,自己也没有一丝的不安。
二: 来自于父亲李世民的压力
在李承乾长大成人之后,一次偶然的患病让他成了一个瘸子,走路一瘸一拐的。这让李承乾性情大变,经常打骂下人,上课也没有以往认真。这让爱子心切的李世民心急如焚,于是又给他加派了魏征等当朝贤臣为师。李承乾为了迎合父亲,表面认真学习背地里却染上了陋习,开始沾花惹草。这让平日就严厉的李世民更加发怒,经常下诏书斥责李承乾。给他布置的任务和功课也越来越多,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多,父子俩之间的矛盾层层叠加,这一现象随着长孙皇后的离世终于彻底的爆发。
父子俩沟通的桥梁崩塌之后,李世民对李承乾愈发的严厉,直到李世民将李承乾的男宠称心杀害后,父子两彻底的决裂。自那以后,李承乾终日郁郁寡欢、以酒作乐,这让身为父亲的李世民也无可奈何,父子之间的感情也没有得到恢复。
三: 来自于兄弟的挑战
接着上文:自从李承乾性情大变后,李世民对另外一个儿子魏王“李泰”也宠爱有加,甚至于超过了李承乾。从史书记载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有多宠爱李泰
《贞观政要》记载:越王泰,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明绝伦,太宗特所宠异。《资治通鉴》中也说:魏王泰有宠于上。
那李世民对李泰有多宠爱呢?
1.坐轿上朝
由于李泰养尊处优惯了,吃成了一个大胖子,李世民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上朝走得气喘吁吁的,于是特意给李泰备了个轿子,让他坐轿上朝。
2.任其招揽学士并允许其搬到自己旁边居住。
李泰从小对地质和文学特别感兴趣,并且博学多才,看到儿子如此好学,于是李世民特准许李泰招揽天下名士。这就意味着继李承乾的东宫有这权力,李泰也获得了拉帮结派和李承乾分庭抗礼的实力。这还不算,李世民为了能方便李泰能陪伴自己处理政务,还特意为他在自己处理政务的边上修了一处宫殿,以供李泰居住。
李世民对李泰如此溺爱,身为太子的李承乾都看在眼里,自己亲兄弟所带来的危机感让他如鲠在喉。
而父亲本就是靠着能力上位,李承乾心里明白李世民有着立贤不立嫡的想法,自己即便是嫡子也不一定能继承皇位。在这一连串的刺激下,李承乾开始变得癫狂起来,派人刺杀李泰。在这一切失败后,他彻底地失去了理智,开始学着自己的父亲李世民一样走上了逼宫的路。但李承乾终究不是李世民,玄武门的成功案例也不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