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的是北方气候的典型特点。从历史的角度看,黄河流域的中心为陕西关中地区,在周秦汉唐时期这里是经济中心,依据这里的气候、物候建立起二十四节气也是必然。
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如何而来?
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传统农学里天时与农耕之间所形成的符合规律的指时系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精华,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反映的是北方气候的典型特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黄河流域的中心为陕西关中地区,在周秦汉唐时期这里是经济中心,依据这里的气候、物候建立起二十四节气也是必然。
到了今天,中国的大地原点泾阳和国家授时中心临潼依然在这一区域内。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季节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物候现象的为惊蛰、清明;反映作物和收成的为小满、芒种;
反映气候的有雨水、谷雨、大暑、小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确切的产生时间不可知,但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四个节气的划分,形成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人们在平面上竖起一个杆子,在正午十分太阳影子的长短,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种方法被称为土圭测量。
关于四个节气的记载早在《尚书 尧典》中就有记载,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而到了《左传 昭公》中增加到现在的八个节气,即春夏秋冬四立、春秋两分和夏冬两至,再到西汉时期刘安的《淮南子》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
汉武帝太初元年,二十四节气被正是定位历法,编制在《太初历》中,修定了之前沿用秦朝《颛顼历》的一些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史学家司马迁不仅是修改历法的提倡者,也是参与者。
他对新历法《太初历》的贡献在于:把朔望和节气各往前推了一段时间,确定了新纪元;和同僚从新测定了冬至的位置;
测定了有关恒星与行星的一些基本数据;以月食周期和行星逆行规律的发现指导新历法修订。
因此,二十四节气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其天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