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的饮用历史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中国人发现和使用茶的历史由来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农氏时期,想要了解中华茶文化,认知“茶”字的变迁就是一个捷径,就像这个问题问的: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了解茶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加快速的了解茶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茶给我们带来的利好。知名茶文化学者、资深茶文化传播者、@茶叶地理 主笔地理君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茶字出现之前,”茶“有哪些名称?
在古汉语中”茶“有哪些别称?
茶在文化传播当中的意义和影响力是怎样的?
要了解茶在古汉语中的别称,我们必须要追溯到源头,从历史文献当中,对于茶的记载开始,探寻出茶文化的脉络。首先,我们需要知晓,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元代赵原画《陆羽烹茶图》
”茶“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要搞清楚”茶“字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需要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自从中唐时期的陆羽著完《茶经》,并开始在唐朝流行以后,”茶“才作为通用名称,有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含义。那么,《茶经》里面是怎样记述”茶“字的由来呢?
在陆羽《茶经》一之源的注解中说: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注曰从草当作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其字出尔雅。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就是说,在陆羽写作《茶经》的时候,描述“茶”这种植物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而据陆羽《茶经》注释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在当时,茶还有如上图所示的三种不同的写法,而到后来陆羽直接在”荼“字的基础上减了一笔,在《茶经》里面全部采用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茶”字,可以说,是从《茶经》开始,“茶”字的形、音、义才得以确立。
藤茶和莓茶有什么区别?
莓茶和藤茶之间无区别,莓茶是用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生长的小叶种显齿蛇葡萄植物所制成的,含有天然活性成分黄酮,幼嫩茎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超过了26%,芽尖总黄酮含量高达43.78%,在制作过程中黄酮成分会渗透至表面形成一层“白霜”,并因此得名。莓茶和藤茶之间并无区别,因为这二者本就是指同一种茶。莓茶又名青霜古藤茶或小叶种藤茶,是用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生长的小叶种显齿蛇葡萄植物所制成的。莓茶之所以叫莓茶,是因为莓茶在制作过程中,所含有的黄酮活性成分渗透至表面而形成一层“白霜”,让其看起来就像是发霉一样得名,冲泡饮用后滋味回味甘甜,让人口舌生津。
藤茶与莓茶之间可以说没有太大区别,可以将二者当作同一种茶。藤茶的学名叫“显齿蛇葡萄”,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俗称莓茶、茅岩莓茶、端午茶、藤婆茶,也称山甜茶、龙须茶。莓茶就是藤茶,但由于藤茶的产地多,每个地方叫的名称都不同,所以很多人都分不太清。但是,藤茶与莓茶是一样的茶,功效与作用也是相同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茶叫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生茶叫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