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时养金的论述 中医养生天人合一之夏季养生篇

黄帝内经四时养金的论述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

黄帝内经四时养金的论述,中医养生天人合一之夏季养生篇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为什么说夏天盼入伏?

夏季中的三伏天,往往指的是处于小暑和处暑之间的这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最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分为入伏,中伏,末伏。对于夏季暑湿这段时间里,适宜清补。

很多人好奇入伏是哪个时间段,其实入伏的时间段,一般是在10天左右,也即是在小暑之后的十天内里,那个是三伏天中的入伏天。

不过,入伏是入伏,小暑是小暑,小暑属于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跟入伏是有区别的。暑的意思,表示炎热,小暑即为小热,还没有到大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的,所以古人认为,在小暑的期间内还不是最热的时候,而入伏即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

相对来说,入伏比小暑要晚一些。比如说2019年的入伏时间是在7月12日,而小暑的时间是7月7日。并且两者时间,并不指同一时间。在三伏天的日子里,因为酷暑高温,人们更多喜欢喝冷饮,为了身体健康,这时候需要多喝水,避免湿气进入人体,从而让水湿固脾,从而引起脾胃不适,消化功能产生障碍。甚至对于不少脾胃不好的人,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起来,当然,暑湿热状态对于脾是非常不利的。

在三伏天的日子里,人们就应该多吃一些甘甜或者甘寒的食物,因为夏季归心,所以需要对心多多呵护,而心喜凉,多吃一些凉性食物,对身体也有很好保护作用。在夏天入伏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在中医中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在夏季吃一些酸甘的食物,如小麦制品、李子、桃子、菠萝、芹菜等,这些食物是具有很好护心利尿作用,还能帮助去除湿气,避免因生食冷饮而导致的伤及人体正气,从而诱发的疾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养生天人合一之夏季养生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养生天人合一之夏季养生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黄帝内经四时养金的论述 中医养生天人合一之夏季养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