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阳历的6月20日或21日。以下是夏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1. 天气炎热:夏至时天气已经变得十分炎热,此时气温已经到达全年最高值。
2. 白昼最长:夏至是全年中白天最长,也是夜晚最短的时间段。在北半球,夏至时太阳从东方升起,向北偏转,从正午开始向西沉落,一直到黄昏才落下。
3. 饮食习惯:民间有“夏至补面”的风俗,即在夏至这天吃面食以补身体、祈求平安。另外,南方地区还有吃糯米饭、喝冷饮等清凉食物的习俗。
4. 晒太阳:在夏至这一天,不少人喜欢到室外晒太阳,在阳光下享受温暖的气息,并增加一些维生素D。
5. 医疗实践:夏至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被认为与人体的心脏、小肠、三焦等器官有关。在这一天,中医认为应该保持情绪开朗、放松身心,并适当进行一些很有益处的身体锻炼。
夏至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和文化节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感受到它的特点和魅力。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二十四节气如何做好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分别为: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根据不同时令,选择不同养生方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小编为您整理各节气养生大全,一起学习吧!
【立春】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阳历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节养生最重要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春属木,与肝相应。在春季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食品则应选择辛湿发散的大枣、豆豉、葱、花生等,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适宜的膳食有首乌肝片、虾仁韭菜、珍珠三鲜汤等,食之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温中益气的功效。
【雨水】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时值公历2月18日前后。
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的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惊蛰】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每年阳历3月6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
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也可以适当选用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正气作用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西兰花、桂圆、荔枝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至中医养生之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至中医养生之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