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之中借扬雄之口,说吕不韦是一个“穿窬之雄”,意思就是小偷小毛贼。介于吕不韦的道德问题,司马迁显然是看不起他。因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是记述了吕不韦的一个人生过程,而对他的历史功绩只字未提。作为一个史学大家,司马迁显然是有失公正的。人们在捧读吕不韦传时,只看到了他是一个窃权败德、投机取巧的小人,从而被冠以奸臣之名。
然而,真实的吕不韦并非这个样子,他不仅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更创下了千秋功业,可谓历史功绩昭昭。
奇人不韦,决不言败
司马迁在史记这样描述吕不韦: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我们知道贾就是指商人,然吕不韦是大贾,可见其人财气之大,富甲一方。
按照这个角色分析,能成为富甲一方的人,显然他见识广博,信息很灵通,善于捕捉商机,有魄力,是一个相当有成就的投资高手。
某一天,吕不韦又发现了一个商机,并且这个商机从来都没有人做过,对于成功和失败,没有先例给他比较。这次,吕不韦不得不回去问他的父亲。
“父亲,若是我投资农业,能有几倍的利润?”
父亲答曰:“十倍。”
吕不韦又问:“父亲,若是我投资珠宝,能有几倍的利润?”
答曰:“百倍。”
吕不韦接着又问:“父亲,倘若我投资国君,能有多少倍的利润?”
答曰:“无数。”
吕不韦的父亲并没有言明“无数”二字是代表很多,还是代表没有数。但是,从吕不韦问父亲时,把“几”改成了“多少”,就知道他心中已经有数了。
《战国策》用一段文字记录了吕不韦对“投资国君”这件事的态度: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意思是说生于乱世,即使奋力地在田里耕作,一样吃不饱穿不暖,但拥立一位国君就不一样了,世世代代都能被恩泽,我愿意这样去做。
这怎能不说吕不韦是一“奇人”呢?只有他才能想到投资国君这种事情,前无先例,从来都不去想他的“投资计划”会失败。吕不韦胆大如牛,准备一赌论成败了。
奇货可居,投资国君
吕不韦对父亲说想要投资国君,正是因为他在赵国看到了落魄的公子哥赢异人。
异人与赵国为质多年,由于秦赵战争关系促使两国关系恶化,赵国方面也不再以礼相待质子异人,而是随意丢弃了。异人就这样成为了邯郸街头的一个穷酸百姓,过惯了华丽生活而现在却流浪于街市,这样一个人在吕不韦眼里自然显得格格不入。
吕不韦了解到异人是秦国公子后,立马对异人说到:“此奇货可居也。”意思就是说眼前的秦国公子嬴异人是一支难得的潜力股。
吕不韦接着说道:“鄙人愿光大公子门楣。”
异人冷笑:“我这等酸相,先生就不用取笑了,您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楣吧!”
吕不韦义正言辞地又说道:“光大了公子的门楣,自然我的门楣也光大了。”
异人被吕不韦一本正经的样子打动了,立马拉着吕不韦的手:“先生,里边请!”
吕不韦将他的“投资国君”的伟大计划告诉了嬴异人,异人听得潇洒得意,并允诺吕不韦:“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出自《资治通鉴》。
吕不韦听到异人的话,更加有了完成这项“投资”的信心 ,立马作好了一番周密安排。吕不韦先是给了异人500金,让异人在赵国拉关系造势,换取一个优秀的名声;接着又不惜重金贿赂华阳夫人的姐姐。
为什么要贿赂华阳夫人的姐姐呢?因为华阳夫人可不得了,他在秦王后宫的势力可谓一手遮天。华阳夫人是宣太后的亲侄孙女子,并且她的丈夫安国君也是将来秦王的继承人,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安国君能成为继承人也是华阳夫人的功劳。可以说,她掌握着谁是未来秦王的能力,而异人亦是安国君的儿子。
于是,华阳夫人的姐姐就进宫不停地给华阳夫人吹耳边风,使得华阳夫人相中了异人。但是,异人是安国君众儿子中最看不起的一个,甚至说父亲都可能将这个儿子遗忘了。为何,华阳夫人会相中异人呢?
这就是异人的“奇货可居”之处 。对于华阳夫人来说,她也有老去的时刻,她希望老有所依,因为异人比起其他子嗣要听话,并且将异人从苦难中推向王位,异人会感恩一生的。就这样,华阳夫人将异人推荐给了安国君,并且得知异人在赵国混得风生水起、名声大噪,安国君也很满意,自此异人被推上了秦王之位。
然而,对吕不韦而言,他说异人奇货可居,正是因为他知道天下局势,信息灵通,分析了华阳夫人将来的处境,而异人恰是她最佳人选。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这样评价吕不韦的“风险投资”: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简单而言,就是说东西贵到了极点,就失去了投资的价值;东西便宜,投资了反而有获取更大回报的空间。大权在握的华阳夫人需要,吕不韦对他的“投资”志在必得。
权倾朝野,居功至伟
异人面见华阳夫人时,吕不韦又心生一计。他让异人穿着楚国的服饰拜见华阳夫人,因为夫人是楚国人,多年不见家乡色,华阳夫人见到楚国服饰,立马对异人有了好感。于是,她给异人取了一个名字叫子楚。子楚就是这么来的。
安国君做了三天秦王就驾崩了,差点没把吕不韦笑死。接着异人(子楚)便成 了新任秦王,他没有忘记当年给吕不韦许下的承诺,吕不韦被册封为文信侯,十万户,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三年后,异人死了,13岁的嬴政成为新任秦王,在赵姬的势力下,吕不韦成为嬴政的相父,权倾朝野。
有人说,吕不韦纳相父之名,实窃国之法。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吕不韦不可能控制住在秦地久经500年的赢氏家族;再者,吕不韦作为嬴政相父到嬴政掌权有十年之久,若是要篡位,早把嬴政害死了。反倒在这十年间,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铺垫。
第一件战绩,出师三川郡和太原郡,使得韩、赵两国割让多个城邑,让秦国面积扩增。
第二件战绩,灭东周。秦国灭亡周朝,这是明摆着要一步一步吃掉各诸侯国,提前下达战书了。但是灭东周后,并没有立马引起列国合众攻秦。这就要说到吕不韦的智慧了,他灭亡东周,并没有对姬氏赶尽杀绝,而是仁慈地将他们赶到了一块地。这个留有余地的做法,让其他国看到了自己灭亡后的处境,心生安慰,也使得秦国得到了一个喘息机会。
第三件战绩,击退以信陵君为首的五国攻秦。秦灭东周,被各国联攻只是时间问题,就像当年齐国吃掉郑国,五国攻齐。然而正是吕不韦打赢了这一战,削弱了五国的实力,为嬴政统一六国作了一次强力的铺垫。甚至可以说,吕不韦这一战改变了秦国的历史走向,可谓居功至伟。
功在千秋,却成奸臣
吕不韦在秦国是仁政治国。若是没有吕不韦,秦国统一六国或许还需等待时日。吕不韦不仅能攻城略地,而且文采滔滔,为秦国的文化建设也是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两项功绩还影响了千年。
吕不韦取消了秦国以计首授爵(斩首论功)的政策,这项政策的确让秦国军事实力大增,但也有它的不可取之处。斩首论功,让秦军杀红了眼,并且好杀伐,据统计,光秦昭襄王一朝斩敌就达126万人数之多(长平就45万)。但是,现在秦国要统一六国,这样杀下去,人口减少了,根本不利于秦国未来的发展。不得不说,吕不韦的目光很长远。
吕不韦在秦国掌权期间,为秦国招贤纳士,收罗人才,使得秦廷得以真正地门庭若市。虽然早在100年前秦孝公时期就已发招贤榜,但去秦国虎狼之地的并没有几人,即使是商鞅和张仪,说难听点他们也是走投无路才去的秦国。秦孝公的招贤榜并没有为秦国引进多少人才,反而是吕不韦使得秦国人才济济,单引进李斯到秦国,吕不韦就是件奇功了。
吕不韦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两件功在千秋的事,修建郑国渠和都江堰。这两项伟大的历史工程当时均是修建了十几年,时秦王尚小,若没有吕不韦的命令与支持,又怎能完成呢?而吕不韦修建这两项工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强大秦国,这样关中和巴蜀的粮仓就打通了,使得秦国经济实力大增。
吕不韦修撰的《吕氏春秋》,为秦国得统一亦是作了文化合一的铺垫。当时诸子百家争鸣,而《吕氏春秋》是一部集百家的鸿篇巨作。这样一部书,就反映了秦国必然统一六国的局面。
可见,吕不韦是一个大才,军事与治国,他都不在话下,在秦国他居功至伟。但是,等待他的历史称号,却是一个大大的奸臣。
嫪毐与赵姬苟且之事,只不过是吕不韦完蛋的一个导火索。吕不韦真正的垮台是因为他和嬴政的治国理念发生严重摩擦,吕不韦施的是仁政,而嬴政施的却是法政(杀戮);再加上身居相父之位,时不时分摊了秦王的权力阻碍了秦王的政治抱负,才遭嬴政打击。
嬴政搞垮吕不韦,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见吕不韦在秦国就是一个臣子的地位,他根本没有力量去篡权。他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不能因为道德问题而说成奸臣,他是秦国的功臣。他只是身居相父之位多年,使用秦王大权习惯了,忽视了嬴政的感受。
公元235年,吕不韦不想死得难堪,便在家中喝下了人生中最后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