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十国谁的海军实力最强大?为什么?
按理说这个世界上的海军只分为有航母的和没有航母的,而东南亚拥有航母的海军只有泰国一家,按理说泰国应该是是当仁不让的东南亚第一海军强国,但是很可惜的是,目前泰国海军克里·纳吕贝特号因为没有舰载机使用,已经沦落成了一个港口景点供游客参观了,因此我们还是得对比其他水面舰艇。
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海军要想建设的好,必须持续不断地投钱,所以基本上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如果过得去,海军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东南亚经济前六名的国家也就是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因此海军实力能看的过去的也就是这几个国家而已。
不过我们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菲律宾海军,菲律宾这个国家虽然是岛国,但是内部反政府武装实力雄厚,因此总体上重陆军而轻海军,海军虽然有3.4万人,但是一大半都是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真正的海军不过1万人。虽然号称有120余艘各类军舰,但是大部分都是二战老古董,根本没法作战,最先进的几艘军舰也不过是美军海岸警卫队淘汰下来的两艘六十年代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连导弹都没有,整体作战实力可能还比不上我们的海警部队,毕竟我们现在连海警都已经有万吨轮了。
那么接下来这几个国家中最先被淘汰的就是印尼海军,印尼整体经济总量虽然高居东南亚第一,但是这是靠2.5亿的巨量人口基数堆出来的,其实可以使用的军费每年也只有80亿美元左右,目前印尼海军的主战装备实在乏善可陈,只有4艘西格玛级隐身护卫舰和两艘德国209潜艇,西格玛护卫舰虽然作战能力较强,但是无奈数量太少,排水量也太小,想要保卫印尼漫长的海岸线几乎不可能。
再接下来排除的就是马来西亚海军,马来西亚虽然在东南亚存在感较强,但其实却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并不突出。目前马来西亚海军拿的出手的装备也就是两艘“莱吉尔”级护卫舰和两艘鲉鱼级潜艇,莱吉尔级护卫舰配备了16单元垂发系统,但是只能发射海狼级近程防空导弹,而鲉鱼级潜艇作战力虽然强,但是东南亚各国基本上都有与之对等的同类型潜艇,所以也谈不上什么优势。
那么泰国、新加坡、越南谁更才是东南亚海军扛把子呢?如果单论现代化水平,无疑是新加坡海军,凭借雄厚的财力,其海军装备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的新产品,比如来自瑞典的挑战者级潜艇,法国出口的可畏级护卫舰,自行研制的坚忍级两栖登陆舰等等,但是新加坡最大的劣势是国土面积过小,海军基地过于密集,在实际作战中很容易被敌军一次性包饺子,所以装备虽然先进,但是潜力有限,东南亚第一还谈不上。
最后只剩下泰国和越南,泰国目前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恢复,开始大规模的扩充自己的海军实力,虽然航母独苗现在落魄,但是得益于良好的关系,目前泰国海军规模位居规模位居东南亚第一,自身不仅装备了5艘中国进口的改良版053H护卫舰,最近又从韩国进口了3650吨级的DW3000型隐身护卫舰,而在2017年,泰国还与中国签订了购买三艘排水量达2600吨的S26T潜艇的订单,这也将弥补泰国海军水下力量不足的短板,不过很可惜的是泰国海军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进行过实战,而且佛教国家生性内敛柔弱,部队战斗力不会太高。
而对于越南来说,目前最强劲的装备莫过于4艘猎豹级护卫舰和6艘基洛级潜艇,虽然整体装备水平与其他东南亚强国基本一致,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越南海军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越南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子,人口普遍勤奋好学,作战能力肯定要比东南亚其他国家要强,还有一点就是越南目前经济增长迅速,也非常重视装备的自主制造,假以时日,必定会成长为一个战斗力爆表的小中国,所以越南应当位居东南亚海军第一强国!
安徽有可能发生大型地震吗?为什么?
根据以往的地震记录来看,安徽境内破坏性地震一共发生过17次,其中最高纪录是6.25级,而最近的一次破坏性地震记是70年代末期蚌埠5.0级地震。
地震发生概率,与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息息相关,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地质断裂带之上,安徽境内也分布有大大小小多条断裂带,其中长度较长的有郯庐断裂带、太和--五河断裂带、宣城--泾县断裂带,宁国--绩溪断裂带,还有环大别山附近的多条小型断裂带较为集中。
比较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是安徽境内最长的断裂带,基本纵贯全境,从西南部的宿松县开始,跨越了庐江县、肥东县等,一直贯穿到了东北部的泗县、五河县,然后出境继续跨越江苏、山东。这条断裂带上发生过著名的郯城大地震距,不过距今已经350年了,后期都没有表现出特别活跃,只有一些小型地震。
安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区,是环大别山向北推进的这一区域,历史上最大的6.25级地震也位于大别山东北部的霍山县。因为大别山属于大型山脉,隆起时肯定会与周边地质发生结构断层,所以整个大别山区域集中有6条中小型断裂带,但相比于我国西部大型的山脉断裂带来讲,大别山的活动也不是特别剧烈。
整体上安徽境内发生大型地震的概率相对较低,大部分是一些中小型地震,对地表建筑破坏力有限。
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安徽地处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交界处,历史上大地震不多,但是小地震也不少,总的来说在我国属于地震发生概率中等的省份,大型地震发生概率不大,但是小地震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安徽地处两大地震区交界处,省内分布多条地震带
从大的尺度来说,安徽位于华南地震区和华北地震区两大地震区的交界处,省内分布着多条断裂地震带,分属上述两大地震区。像麻城—常德地震带和扬州—铜陵地震带属于华南地震区;而许昌—淮南地震带和营口—郯城地震带则属于华北地震区。
安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6级以上大型地震
上图是安徽省主要断裂带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图中红色圆圈越大代表发生过的地震震级越高。其中圆圈最大的六级及以上地震共有三次,分别位于霍山、六安六百安地区和淮河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地震为6.25级,有两次,分别是1831年发生的凤台地震和1917发生的霍山地震。一般来说6级以上的地震就属于大型地震了,破坏力较大,这两次地震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畜伤亡和房屋损毁。
安徽大型地震不多,小地震不少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安徽境内虽然地震带分布不少,但是由于避开了核心地震区,历史上大型地震不多,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安徽发生小地震的概率还是挺高的,我们以2017年为例来看一下:
(2017年安徽地震分布)
上图是2017年安徽全省发生的地震分布,同样圆圈越大代表震级越高。2017年,安徽省发生的1.5级以上地震共计25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1级,发生在六安市金寨县。虽然这样的震级很难造成破坏,甚至一些更小的地震我们根本察觉不到,但是小地震频繁意味着地壳内部还是比较活跃的,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精确的预测地震,只能通过概率性进行比较粗放的趋势性推测,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2016年我国制定了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这份新图(下图),绿色的安徽东南部地区是地震防御级别较低的小于六度区,东北部及六安、阜阳周边(红色)是地震防御级别最高的七度区,其余黄色区域为六度区。省会合肥市七度区面积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巢湖、庐江等地的多个乡镇由原来的六度区提高到了七度区。
综上:安徽位于两大地震区交界处,省内分布着多条地震带,由于避开了地震核心区,大型地震发生概率不大,但是小地震不少,随着我国地震防御水平的提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点击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铜陵固态硬盘快速存储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铜陵固态硬盘快速存储技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