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诸葛亮,会怎么统一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曾多次北伐曹魏,无功而返,最后忧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被后世当成了智慧的化身,更是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假如我是诸葛亮,可能隆中都出不去[捂脸]更别谈统一三国了!
所以假设我是诸葛亮,且有诸葛亮的能力和智商,那我试着谈谈我的统一的思路。[呲牙]
首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要好好保养、锻炼自己的身体,后世养生的手段得掌握好,好歹活个七老八十吧。
对于统一的思路我(诸葛亮)早就提出了,隆中对就设计的很好。当时的设计是跨有荆、益二州,占据险要,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招贤纳士,发展内政经济。一旦天下有变,由益州、荆州兵分两路直取中原。但荆州没了,所以需要《隆中对2.0》:首先肯定要和周边打好关系,就算是魏国也可以暗通款曲。然后就是坐守蜀地,以观天下之衅。如果出现了司马氏篡权魏国内乱这样的大好时机,把握机会兵出汉中,迅速占领关中。此秦,汉所以一统天下之根本。那占据关中,就有了战略主动,进可兵出潼关以图天下,退拥关中,有蜀地以为后援。亦不失为一方霸主。如果没有机会,那就学习愚公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关起门造人,统一就留待后人喽。[灵光一闪]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出奇制胜。在国力和军力皆不如的情况下,如果北伐,就要靠奇计迅速打开局面比如子午谷奇谋,不然一步步来,后勤跟不上,国力也耗不起。但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个风险太高,我(诸葛亮)不会干的。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蜀汉的丞相,杜甫曾经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最终没有统一全国。假如我是诸葛亮,我应该这样做。
作为蜀汉的实际的一把手,不能事事事必躬亲,这样不仅自己累,也不能发挥部下的最大潜能。其实蜀国人才也不少,如魏延、王平、廖化等等。这些人才都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我想,应该各尽其责。
军事行动过于谨慎,六出岐山,没有新意,敌人早就知道军事计划。沿途拦截就可以,应该像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敌人以突然攻击,就会收到良好效果,如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
经济上,蜀国作为三国最弱的国家,应该首先发展经济,使自身强大起来,诸葛亮可以坐镇成都,派大将北伐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以一布衣书生,开创了蜀汉历史。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诸葛亮没有完成统一他的失败,给后人留下的只有教训和遗恨。
很高兴和大家分享。
首先先看蜀国败亡的具体原因。第一: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在刘备取得汉中大胜后,风头一时无两。又在成都称王,封五虎上将,大封群臣。
此时的关羽因为在镇守荆州,没有参与夺益州,定汉中的这关键战役。所以急需建功。就出兵樊城,结果被吕蒙偷袭后方。大意失荆州。从此蜀国失去腹地荆州。此后,刘备称帝,出兵伐吴,结果被陆逊打败。损失了蜀国大批精锐。而刘备也病死白帝城。
从此蜀国进入防守阶段。一直到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最后蜀国被灭。
我如果是诸葛亮。第一重视南边的吴国,只能交好。第二注重人才培养,蜀国后期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人才凋零正所谓"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第三,暂缓北伐,先休养生息。第四,再联合吴国,确保说过东南平安。
这难度很大,因为蜀地经济和人口都不如魏吴,最痛苦的是没有养马地,战争最终拼的还是实力。当然,历史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要想统一,除了魏延提出的走小路奔袭长安的做法外,还有一个办法,放弃进攻关中的一贯做法,向西打通河西走廊进西域,获得游牧民族的优良马种,打造优质骑兵,经过多年积蓄力量,形成包抄关中的局面,拿下关中获得关中平原的经济,再待机而动。这就需要制定一个长期国策,而且需要几代人的执行。
我觉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诸葛六出祁山,为什么,是准备好了么?显然不是,当时的蜀国也是内忧外患!
我们在(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对当时局势的无奈与自责!
如果是我,应一力发展蜀国国内事业,以诸葛的才能不出十年定能使蜀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厚积薄发!
到时侯,瞅准时机,大业可成!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西和学校采购笔记本电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和学校采购笔记本电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