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真的保护好了吗?为什么经常收到骚扰电话?为什么有些人会知道我们的家庭住址?为什么老人生病、孩子学习不好别人也能知道?
首先我来看一下哪些信息属于公民的个人信息。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
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
等。实践中,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呢?
1、非法收集他人个人信息。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姓名、电话、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等。
2、未经授权,非法使用他人个人信息。如:有人用别人姓名、电话到某APP上申请网上贷款。
3、非法泄露他人个人信息。比如:我们经常接到骚扰电话,原因在于有些机构或者个人泄露了我们的电话号码。
4、非法公开他人的个人信息。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呢?
1、不要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的票据:像火车票、快递单、银行对账单等这些票据其实包含了很多的重要个人信息,如果这些票据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这些不法分子很有可能依靠这些实行诈骗等不法活动。
2、注册各类应用、网站要尽量赋予最少的信息和权限:无论是网络购物,还是虚拟社区注册,或是在社交工具上发布信息,都会留下个人信息,填写时一定要谨慎小心。我们应该秉持信息最小化原则,如无必要不要将所有信息都填上,仅填一些必要信息就好了。
3、不要使用不正规的招聘网站或软件:我们的个人简历中往往是填写有详细的个人信息的,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大家平常找工作时尽量使用一些比较正规的招聘网站和软件,不找工作时及时去掉自己的简历和个人信息。
4、尽量不要使用危险的公共WiFi:公共WiFi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一旦使用了那些遭到黑客攻击的公共WiFi平台,那您的上网数据可就危险了,因为你的上网信息将极有可能会被监视,导致你的重要密码、数据、姓名、性别、地址、财务信息等信息全部泄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让我们一起提升自我防护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人人知安全,“信”福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