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马上就到了,趁着这个机会把使用多年的笔记本换下去,而个人台式电脑的选择多样,比如品牌整机、DIY。
品牌整机价格高、售后相对较方便,买完就能用。
但对于有一定追求的电子爱好者,肯定是选择DIY,自己选硬件,自己安装系统。
那如何选择硬件呢?
1. CPU
台式电脑的CPU主要供应商有Intel和AMD。
先说Intel,它的处理器命名规范为“产品线-品牌修饰符-代次-SKU-产品线后缀”。
产品线包含为赛扬、奔腾、酷睿等。赛扬为入门级CPU,低价低能。奔腾综合速度、价格、功率,适合基本的家庭娱乐。酷睿主打中高端市场,以卓越性能著称。
酷睿产品线根据核心数和超线程技术又分为i3、i5、i7、i9,数字越大,性能越高。
在工艺上还有9代、10代、11代、12代等,不同代次架构不同,数字越大,工艺越先进,比如更省电、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支持更新的标准(PCIe4.0)、更大的三级缓存、集显有更高的频率。
10代i3就支持超线程,一般4核8线程,三级缓存6-8M,基频大多在3.6G~3.8G,支持PCIe3.0,内存频率支持DDR4-2666,集显使用630。
11代i5一般6核12线程,三级缓存12M,基频大多在2.6G~2.8G,支持PCIe4.0,内存频率支持DDR4-3200,集显使用730或750。
SKU由数字组成,同品牌、同代次,SKU数字越大,功能更多。
产品线后缀字母含义如下:
B | BGA封装 |
E | 嵌入式 |
F | 无集显,需要独立显卡 |
G | 集成显卡,G1~G7代表集显级别 |
H | 针对移动设备进行优化的高性能 |
K | 未锁频,即可超频 |
S | 桌面节能特别版 |
T | 低功耗 |
U | 高能效移动设备 |
X | 高端 |
Y | 极低功耗(低于15W)的移动设备 |
桌面版的后缀一般有F、K、S、T,嵌入版的后缀一般有E、H、T,移动版的后缀一般有G、H、K、U、Y。字母后缀可以组合。
Intel桌面版的插槽一般使用LGA封装方式,针脚在主板上。为避免接触不良,针脚一般做成倾斜状,当安装散热器压力不均时,容易出现针脚错位。
而AMD有使用PGA封装方式,针脚在CPU上,当CPU或CPU底座变形,则可能出现针脚错位。
移动版CPU一般用BGA封装方式,使用焊锡将CPU和主板集成,此方式不容易更换CPU。
是否集显影响显卡的选购,对于预算不多,而显卡价格又较贵的当下,尤为重要。
内存频率影响我们内存的选购,10代i7、i9才支持DDR4-2933,11代普遍支持DDR4-3200了,对于目前使用的效果和后续升级有重要影响。
功率影响我们电源的选购,台式机CPU功率一般65W,超频的可以达到125W或更高,低功率的可以低至25W。
Intel插槽以LGA1200为主(9代i5有使用LGA1151插槽),AMD插槽以AM4为主,接口影响主板的选购。PCIe个数及版本影响硬盘/固态硬盘的选购。
9代i5不支持超线程、插槽规格较旧,先pass。12代目前价格较贵,观望的朋友可以等12代价格降至与11代持平再入手。
对比Intel各系列,如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官网同型号指导价基本相同:
i3 对比
i5 对比
i7 对比
11代基频虽有下降,但采用新架构后性能并没有降低,同时11代支持更新的标准,如果市场上同等价位,那必然抢着买11代,抛弃10代。实际上是狗家Intel自营店根本就没11代的货。
另外,11代没有i3系列了,看起来i3 10105F性价比非常不错,如果需要集显,那可以看下i3 10305。可是i3 10305除了某宝(主板CPU套餐大概1600)基本搜不到。
如果要论i5,不需要集显就选i5 11400F,集显则是i5 11500性价比较高。可惜的是1800左右的i5 11500基本无货。
而i7则几乎没什么可选择性了,买得起i7,不在乎多100块买带集显的i7 11700。某狗上i7 11700价格大概2300,板U套餐大概2700。
AMD的CPU相比Intel较为混乱,不谈定位服务器,与Intel至强竞争的皓龙(Opteron)、霄龙(EPYC);也不谈定位移动处理器,与Intel灵动竞争的Turion(炫龙)。
桌面端曾出现过钻龙(Duron)、闪龙(Sempron)、羿龙(Phenom)、速龙(Athlon)、锐龙(Ryzen),目前市面上基本只剩下速龙打低端,锐龙打中高端。
锐龙对标Intel 酷睿系列,分为r3、r5、r7、r9,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线程撕裂者。
型号第一位是代数,越大越新,目前最大的是5,为Zen3架构。第二位是级别,也是越大越好。最后2位数,除线程撕裂者外,都是0。
后缀与Intel类似,G代表集显,E代表嵌入式(一体机),H代表移动版标压,U代表移动版低压。
最新r9系列的CPU采用7nm制造工艺,可以达到12核心24线程,64M三级缓存,基准频率3.1GHz,纸面数据不输于i9。
其它系列在核心数/线程数、三级缓存大小上同样如此,在集显最大频率上,锐龙也比酷睿高。
另一方面,锐龙的标准功耗低于酷睿!
单论数据,锐龙系列不低于酷睿,而在品牌本身,如酷睿,10代主频可能不低于11代同系列。
2. GPU
如果想使用CUDA来运行AI任务,那么大概只能选择NVIDA了。GeForce GTX 1650 - GDDR5功率最低,只有75W,无需额外电源,而功率最高的RTX3090则有350W。
价格上,RTX1650也需要2000以上,功率上得准备300W,AI玩的少、3A大作玩的少,预算不充足的还是退下。
3. 主板
PCIe可以分为CPU直连PCIe和主板PCIe。从版本上,可以分为PCIe3.0、PCIe4.0,主板目前还是PCIe3.0,但CPU已经有PCIe4.0了。
PCIe的带宽可以分为x1、x4、x8、x16,PCIe3.0版本x1的速率为984.6MB/s,其它几个分别乘以对应的数量,而PCIe4.0为相同带宽的2倍。
一般显卡使用CPU直连的PCIe通道,而声卡、网卡在主板集成,如果不考虑万兆网卡,那么可能使用到PCIe的有M.2 NVMe固态硬盘(1个4x PCIe3.0就可满足)。
Intel桌面版芯片组目前有100~500系列,400系列有Z490、H470、Q470、B460、H410、W480。
只有Z490支持超频,没有超频需求的可以忽略这个差异。
支持的PCIe通道(注意此处为南桥PCIe3,而CPU可能为PCIe4)数差距较大,其中H410只支持6个,其它几个在16~24之间。
Z490、H470、Q470、W480集成了无线网卡。
价格上:Z490~W480~Q470>H470~B460~H410,即数字越大,价格越高。H410不建议考虑,Q470较合适。
500系列芯片组有W580、Q570、Z590、H570、B560、H510。都支持无线网卡、都支持超频,除H510外,其它都可以。
主板的主要产商有华硕、微星、技嘉等,其它二三线产商和GPU厂家有部分重合,比如七彩虹、昂达等。
各家主板产商都会对不同的CPU有针对性主板,然后再区分不同的等级。
比如,华硕主板的命名规则为“系列-芯片组-后缀”,系列从高到低的有玩家国度(ROG)、电竞特工(TUF GAMING)、大师(Prime)、长征(Excepdition)、电商定制(貔貅、龙、麒麟、玄武)。
关于后缀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与机箱有关,M代表mATX,I代表ITX,不带为标准的ATX。比如“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就是电竞特工系列,使用Intel B560芯片,机箱应使用mATX规格,板载WIFI。
普通消费者一般选择大师或电竞特工系列即可。
4. 内存
之前支持国产,已经购入光威的奕Pro DDR4-2666 16GB,预算充裕则再入手一根,组成双通道。
当然,不差钱的可以选择金士顿、海盗船、威刚、芝奇、英睿达等品牌。
注意内存的频率要看CPU和主板支持的频率,4代内存目前选DDR4-3200就可以,DDR5已经出来了!
5. 固态硬盘、硬盘
SATA3接口速度只能低于600MB/s,M.2 接口 NVMe的可以突破2GB/s。
SSD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一般用来放经常读取的内容,可以用于操作系统的启动加速、游戏读取加速等等。
操作系统占用一般不超过40G,再根据个人实际的使用情况(比如软件、游戏)选择合适容量。手头紧张的情况下,120G也是够用,手头宽裕可以当作告诉硬盘来买,只是切记经常改动的文件最好放到机械硬盘。
支持国产,可以继续选择光威的产品,不差钱可以选择三星、西数品牌。
对于机械硬盘,实际的选择不是很多,品牌上一般就是西数和希捷。西数的话,本身分为黑盘、红盘、紫盘、蓝盘,这几种保修期不一样。质量上不好说,最近坏了一块红盘,保修期内换了黑盘。
机械硬盘的话,一般有7200rpm,5600rpm这种转速指标,转速越高,自然读写速度越快。另外就是缓存,缓存越大,读写速度理论上越快。
在工艺上,分为垂直式和叠瓦式,叠瓦式在相同体积下,磁道更多,也就是容量更高,但也更容易坏,写速度慢。
6. 电源
功率大头是CPU和GPU,根据汇总功率再选择合适功率的电源,一般电脑功率大于电源输出功率的20%,小于电源输出功率的80%,一般选购电源功率在200W到650W之间的即可。
一般电源会有80 PLUS(20%及以上负载,不低于80%能效)认证,根据认证等级有钛金、白金、金、银、铜、白这几个从高到低的等级,等级越高,电能转换效率越高,电费越少,但电源价格也相对更高。
以每日4小时,额定功率250W计算,再乘以365天,电费就300左右。而白牌到钛金的省电也不超过15%,如果想靠省电,那额定功率越小,越没有购买高等级电源意义。
除转换效率外,电源产生的噪音大小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点。一般转换效率越高,产生的热量越小,自然风扇转速和大小可以减小,噪音也低。
海韵、鑫谷、振华、长城、航嘉、先马、酷冷至尊、金河田等都有多款经过80 plus认证。
7. 机箱
机箱有多种规格,标准的ATX为30.5cm*24.4cm,小一号的mATX为24.5cm*24.5cm,更小的ITX为17cm*17cm。大号的EATX我们一般用不到,就不介绍了。
一般规格越大,插槽越多,拓展CPU、显卡、内存等。
大多数场景下mATX够用,没有显卡也没有独立扩展需求的,完全可以考虑ITX机箱。这里再提一遍,机箱规格不能小于主板规格。
材质上,有塑料(亚克力)、铁(薄铁皮)、铝合金、玻璃等,铝合金轻便,玻璃炫酷。
机箱品牌也有许多,比如先马、酷冷至尊、安钛克、Thermaltake、爱国者等等。
8. 键盘与鼠标
键鼠的话,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的有点是摆脱线带来的距离限制,没有被割到漏电或者与其它线状物缠绕的困扰,但缺点是可能的延迟与干扰。
本人之前买了一个机械键盘,敲起来一键一响,还能在关灯后背光照明,确实有点意思,但坏处是晚上打字容易影响家人。后来进了点水,个别按键失灵,就买了普通的有线键盘(双飞燕)。
至于鼠标,之前为了替代tp的小无线鼠标,买了个便宜的雷蛇,用了几年,除了鼠标右键有时候没有响应,也没有其它毛病。等换台式机看下是鼠标问题还是笔记本老化了。
9. 显示器
首先要知道显示器的面板,比如LCD使用液晶材料,OLED使用有机材料,自发光,省电,但寿命短。LCD又可细分为TN面板、VA面板、IPS面板。TN面板工艺成熟,分辨率和刷新率较高,响应速度高,但视角相对较差,不适合多人观看。IPS面板为液晶显示器的高端产品,优点是可视角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准确。VA面板介于两者之间。其次,需要注意支持的接口,比如DP、HDMI、DVI、VGA。另外分辨率和刷新频率是值得关注的,大部分CPU都支持4k了,结果屏幕还是HD(1080p)。当然,显示器本身低于27英寸时,使用1080p也很合理。如果大显示器最好还是4k,然后使用DP接口(HDMI可能带宽不足)。至于刷新率,还需要显卡支持,比如Intel集显虽然支持4k(甚至更大的分辨率),但刷新率可能还是60Hz。那么买的显示器即便支持144Hz也是白搭。响应时间这个参数也不能太高(低于5ms为宜),不然画面就像老式Win98拖动窗口,痕迹明显。色域和色深就是显示效果方面,如果对视觉效果有很高要求,就需要注意这两个参数了。色域上,Adobe RGB范围最广,NTSC次之,最后是常用的sRGB。
之前笔记本显示器部分显示出问题,捡了一个老式的三星在用。现在显示器价格不是很美丽,暂时没有更换打算。
10. 前操作系统
首先把主板固定到机箱,然后把CPU(及CPU风扇)、内存、固态硬盘安装到主板,把硬盘、电源安装到机箱,最后按照说明书把线接好到主板。通电后,BIOS只有“滴”的一声,则说明安装成功。我的安装效果如图:
在安装操作系统前,我们首先需要有安装操作系统的介质。
在2010年左右,通常是光盘,但2021年,光驱已经基本消失了,自然是U盘。
但U盘并不是简单的把iso文件放到U盘,或者解压到U盘就行。不然微软也不会专门在系统下载的地方,在兼容检查工具和操作系统镜像之间,提供引导工具。
但是,我并不推荐微软官方工具,因为我们要安装的系统可能不只是Windows,也有可能是Linux,或者尝试VMWare的ESXi。
此时,频繁地往U盘覆盖安装操作系统可不明智。一则,U盘可能有其它文件,每次安装还得先来个乾坤大挪移;再则,本来操作系统就是为了安装而下载,现在却要在硬盘长久留着,为将来的换系统安装做预备。
幸好,开源世界给了我们一个选择:ventoy!
它只需格式化U盘后,安装在U盘,操作系统作为文件放到分区即可。在开机启动时,ventoy自动列出可以安装的操作系统,此时选择一个安装即可。
另外,它还做了老式BIOS和新UEFI的兼容,以及其它有意思的功能。ventoy启动界面如下:
在进入安装前,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置BIOS参数。不说CPU或者内存的超频,比如在安装ESXi时,需要开启VMX并禁用Intel Speed Shift,否则安装进行到一定阶段便会报错如下:
而BIOS则需启用VMX和禁用HWP,如图:
如果要装双系统,一般先安装Windows,免得Windows启动项覆盖GRUB2。如果是Windows 11,必须开启TPM,否则报错,如下:
可能的BIOS设置参考如下:
安装完Windows后,可以关闭UEFI和TPM。为了让U盘能更顺畅的加载到启动界面,可以选择在启动时关闭Windows的启动,,然后安装Linux。Linux安装完后,可以看到GRUB2的启动界面自动添加了Windows的启动选项(图中地Windows Boot Manager):
在初次安装时,我们还得规划好磁盘分区。
一般SSD用于存储不变的、常用的文件,比如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需要读性能的应用程序或游戏。反例则是经常变动的临时文件放到硬盘,比如linux的"/var"、"/tmp"、"/home"。
此外,在挂载SSD时,需要使用"noatime"或"relatime"避免文件读取时记录访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