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的有什么风土人情?
包头风俗 祭尚西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
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
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
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
仪式结束后,便进行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文体活动。
年青的健儿们,有的赛马,有的射箭,还有的摔跤。
祭祀大会上一片欢乐的景象。
高跷 舞者双足踩着木跷(有套脚装置的木棍,高3至4尺),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锣鼓大镲 的强烈节奏下舞动。
河套地区的高跷多由24人至36人组成。
多数高跷队扮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丑老板、二八小子、大姑娘、书生、工人、农民、士兵等角色。
舞蹈套路有白菜心、剪子股、蒜辫子、蛇蜕皮、白马分鬃、单八字、双八字、跳桌子、扑蝴蝶、三打白骨精等。
最后以齐唱社火调或码头调结束表演,歌词则随时灵活编成。
高跷的表演时间多是春节和元宵节。
包头婚礼旧俗乾嘉年间,清政府明文规定:"口外绥远等地仅容孑身商贩往来,挈室者有禁。
"(《清史稿?食货志》卷120)因,此,"走西口"来包头经商者的眷属多在"口里"(山西等地)。
大清会典还规定蒙旗之间、蒙汉之间禁止通婚。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
到嘉庆14年(公元1809年)包头村改置包头镇时,人口已增至1500余户,掺杂着汉、满、蒙、++婚礼习俗的包头婚礼旧俗也日渐形成。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光遇花烛码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光遇花烛码头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