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拥有数学天赋的人特征
因为比较难的数学题需要特殊的思维逻辑,没有天赋的人在数学方面的灵性不足。
2. 奥数几年级开始学好
小学三年级是最合适的年纪了,太小会接受不了奥数的知识点的
3. 拥有数学天赋的人特征是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这就是所谓的“小天才”。谁家要是拥有这样的“小天才”,那一定是孩子所在家庭值得骄傲的事情。毕竟,聪明的孩子只可遇,而不可求。
在我的身边,有朋友的孩子尚在上幼儿园,却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来。
这孩子的父母并未送他去上课外补习班,可这孩子对两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却无师自通,而且计算过程非常之快,让人不得不赞叹。不仅如此,在日常乘坐电梯之间,小家伙还弄懂了负数的加减法,妥妥的一枚“小天才”。
这位朋友也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学毕业,看到自己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欣慰之余仍免不了担忧,以至于时常跑到奥数培训机构去听老师的公开课,主动向那些数学竞赛大神的家长请教,四处访求最佳“育儿经”。
那么,对在数学方面具有特别天赋的孩子,家长要如何去培养呢?
像朋友这样的担忧,在十多年前我也领略过。自己的孩子从小对数学很是敏感,有一些大家口中所说的数学天赋,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解开了一道小学五年级学生未解出来的数学题,并且用时不到两分钟。当晚班主任就打来电话,说孩子有极强的数学天赋,提醒我们要多多注意培养方式方法、用心教育。
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孩子最终不负众望,顺利地跨入了国内最顶尖的高校之一就读。
从升学的角度上讲,对于培养数学天赋特别好的孩子,我算是做出过一些探索,谈不上经验,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我的体会有3点:
首先,家长要拥有自信
很多家长都羡慕别人家有个聪明的孩子,觉得孩子聪明一些,家长在教育方面就会轻松一些,其实并非如此。孩子越是聪明,在数学或者某个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家长在教育上的压力反而更大,担心自己培养不好孩子,缺少教育好孩子的那份自信,在规划孩子的教育路线图、时间表上举棋不定、左右为难。
家长有这样的担忧是好事情,但是在担忧的同时更要拥有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自信。要告诉自己,既然能生出一个在数学方面有着特别天赋的孩子,当然也有能力、有信心将孩子培养好、发展好。
当然,自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担忧的本质是教育知识的匮乏、教育本领的恐慌,有担忧才会紧迫感,才会去主动学习、自觉“充电”,才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育儿知识,进而持续增强培养孩子的教育能力。只有做学习型家长,才可以拥有和保持教育聪明孩子的那份自信。
其次,家长要因势利导
孩子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这就是所谓的“势”。作为家长就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要针对孩子的学习特点,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数学特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安排一些诸如奥数、围棋、珠心算等课外培训,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虽然有数学界的院士不建议大部分孩子学奥数,但是从小就拥有特别的数学天赋的孩子,并不在此之列。
我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当时还没有完全禁止小学奥数竞赛,后来一直坚持到高中,都不曾间断对数学竞赛的学习。即便如今进入了大学阶段,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成绩依然表现靓丽。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崇尚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有着数学天赋的孩子,不让其接触和学习奥数,似乎有些浪费智商的嫌疑。
奥数学起来是不怎么友好,可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孩子,适当的训练却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后续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成长极为有利。有的孩子甚至凭借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成绩,就直接敲开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大门。
再次,家长要熏陶习惯
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孩子,那是公认智商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再辅之以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将如虎添翼,犹如一匹汗血宝马配上一对好的马鞍,成才指日可待。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放在首位。孩子在数学方面有特别的天赋,这样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需要从小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文化浸润,保证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并形成习惯,尽一切可能打好文学底子。
一方面,家长要带领孩子阅读,给孩子买一些经典名著、少儿读物等等,只要孩子愿意看的,就尽量满足;另一方面,家长也可在休闲时间将孩子带进书城,任由孩子自行挑选读物阅读,开卷就会有益。
要引导孩子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规律作息的习惯、严格自律的习惯、定时运动的习惯,等等。
在培养孩子的习惯过程中,家长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而不是只要求和命令孩子怎么做,要明白“身教”的效果始终优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孩子看、带着孩子干。
4. 女孩子脑子笨数学差怎么办
很简单,慢慢学就行了,你可以不重速度,应该重学的质量。
小学的题很简单。你又不会,上都会有的。有问题自己思考,自己上网查,慢慢的,思维就上去了。
当然是不是背背英语单词,这样会增加记忆力【有科学依据】。且在背的同时,有可能会感到快感。这样到初中,到高中,你会少一个负担。
当你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完之后,可以写写奥数题【很多都是初中所学的】,也可以提高思维。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贪玩。
5. 学数学容易得精神病
可以当老师,因为精神病人的思维方式是跳跃性的思维,像数学就需要那样的思维,
6. 拥有数学天赋的人特征有哪些
1、喜欢玩。
在宝宝们的眼里或许玩耍要比学习重要太多,而且他们会不自觉的把精力放在这方面上,很多人上课也管不住自己的思维,总是想着下课要做什么。
所以当老师讲课的时候,宝宝往往听不进去,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听过。
就算宝宝再聪明,想要把成绩提上去,没听过课,不知道讲什么考试也不知道考什么,这种宝宝怎么可能在数学上的成绩比别人高。
所以家长们不要认为宝宝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笨,有时候是因为宝宝根本就不用心,他们把心思放在了不该投入的地方。
2、不认真。
很多宝宝都说自己上课也听讲,可是成绩却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听课是一种表现,可是听的走不走心又是另一种表现。
会听课的宝宝知道老师讲的知识点重点在哪里,它的延伸地方是什么。
刚开始学 习的宝宝或许找不到思路,但是当他们慢慢习惯这种思维的时候就会抓住一些重点。
如果不认真,宝宝只是像摆设一样,在上课的时候听课,下课的时候不动脑子做题,他们的成绩也很难会提高。
3、不写作业。
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作业是没有用的摆设,就算有人不做作业,他们的成绩也会很高。
可是学生们忽视了这些家长,往往会重视宝宝的学习,或许在别人玩耍的时候。
家长会找更好的老师去教育宝宝,所以这些宝宝写的作业都要比学校的有难度,自然成绩会比别人好,学校的作业完成质量不好。
老师每次的作业都和当天讲的内容有很大关系,都是希望宝宝们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的理解这个学科。
但是本身宝宝没有资源,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下课又不好好做作业,想要拿成绩说话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7. 数学差的人会突然开窍吗
数学是一个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很强的学科。孩子学习数学不开窍,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基础知识里的重难点没有理解和掌握。多练习。数学是一个离不开大量练习的学科,而中小学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就更需要靠多做题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 哪个学科最能看出智商
老师是怎么看出一个学生聪明不聪明的,聪不聪明的标准是什么呢?看成绩还是别的呢?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是老师认为他们很聪明,只是用错了地方,没有用在学习上。如果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聪不聪明,我只能说,有些孩子确实适合读书,在生活中可能不太行。我们老师常常说,以后能有大出息的学生,不一定是第一名,相反哪些成绩一般,性格开朗的孩子,更能成大事。
我来总结一下我的几点看法,孩子聪不聪明老师的确能知道一些,那么老师是怎么看出来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呢?
第一,我们都知道同一个年龄的学生之间,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老师课堂上讲一遍基本都会了,而理解能力差的孩子可能要反复讲很多遍,而且只要你换种方式去出题,他又不会了。所以接受能力强的孩子略胜一筹,学东西快,自然成绩好。
第二,成绩好的孩子,对自己严格要求,不管是平时写作业,还是考试,他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对学习越严谨越容易考高分。
第三,聪明的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可能简单的一道题,尤其是数学有时候答案是固定的,但是可以一题多解,他们不是要求自己作对就行了,而是尽量能够把其他解答方式也做一遍。
第四,思维反应能力,我觉得我个人喜欢,思维敏捷的学生。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很快做对,对于难度大点的题目,你总能看到他们去主动请教老师,也能体会到他们对学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9. 学数学真的和脑子有关系吗
有所长,就必有所短
在面对这种容易让人不高兴的话题时,中国人更喜欢隐晦和含蓄,因为如果你直白地回答了,好像不太好,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于是,大家就喜欢绕一个很大的圈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里,我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是的,数学学不好的人,确实是脑子有点不好使!
首先,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看到一个数,对于这个数的大小能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对于一个从没有见过的数,虽然不能明确知道它的大小,但是在心里应该能有一个大概的猜测结果,你的猜测结果越接近真实的答案,你的数感就越好。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博物馆的一个讲解员指着一个化石对观众说:这块化石已经有一亿零三年的历史了!
观众们啧啧称奇,惊叹怎么这么准确的呢?
这位讲解员回答说:因为我是三年前来这里接班的,我的前任讲解员告诉我当时这块化石已经有一亿年的历史了,到今年为止刚好三年了。
这位讲解员可能确实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学好数学,但是,这里的“一亿年”明显是个近似数,她却理解成了一个准确的数,因而闹出了“一亿零三年”的笑话。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人,确实很难把数学学好。
其次,学好数学需要有一个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非常严密。比如说,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在引入“简易方程”的知识时,首先要理解“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句话,有很多人对这句话的推导过程就是不能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较大地影响了下面有关方程解答的知识,所以你就会感到越来越困难。相应地,在数学中,这种由一种知识推导到另一种新学知识的过程非常多,缺少逻辑思维的人,会越来越感到困难。
再次,学好数学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空间观念。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什么叫面积?什么叫周长?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不能清楚地应对,那就会无法进一步学习。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与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客观地说,在小学高年级,这些问题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第一次分化:空间观念好的人,越学越有趣,成绩越来越好;空间观念较差的人,越学越困难,成绩越来越差。
学好数学的要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上面所说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是一个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如果这方面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不够好,想把数学学好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难度越来越大,你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多。
那么,是不是说这部分人就没有办法搞好学习了?当然不是!
一个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是有它的特别之处的,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反映能力是差不多的。有时候,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领域,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者如一部书中所说的那样: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必然会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在数学方面有困难的人,可能在别的方面会有天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脑子不好,而是你的大脑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只是没有表现在数学方面。所以,有句话说: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