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1年是什么朝代?
宋朝,公元1021年是农历辛酉年,鸡年。为宋天禧五年或天圣元年,辽开泰十年。
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980年的3710万增至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亦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
公元1021年这个时间点,华夏的土地上实际是几个政权并立存在的,北方是乔峰的祖先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中原则是被后世看做正统的北宋,西北边上有党项人建立的西夏,还有青藏高原上的吐蕃,西南还有段誉的老家大理,事实上也是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后世都以北宋为正统,所以可以说是北宋时期。
阳翟大道的来历?
禹州古称“阳翟”,从春秋至明初,历时两千多年,在华夏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打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烙印,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阳翟”在禹州人心目中有着深厚地故土情结,弄清“阳翟”之渊源,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正讹误的现实意义。对于“阳翟”的含义和出处,近代学者多有不同意见。一是阳翟故城既不在嵩山之阳,也不在颍水之阳,阳翟之“阳”取自何意?二是“翟”字有两个读音,是读作“狄”还是读作“宅”?三是“阳翟”之名始于何时?
传统认为: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今禹州),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故改称阳翟(音狄)。
笔者认为,上述释义不很准确。一是阳翟故城位于嵩山东南方,并非真正意义的嵩山之阳,说位居嵩山之阳较为牵强。二是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的时间很短,并没有在禹州一带形成大气候。春秋时期,秦、晋、楚三国对郑国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北狄”部族,三霸控制或占领栎邑的时间要比“北狄”长的多,用一个在中原昙花一现的北狄之“翟”作地名,显然理由不是很充分,不能让人信服。
2006年7月,武汉大学教授徐承泰带队对禹州城北八里营战国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战国初期陶器,认为该遗址为早期阳翟城。阳翟之“阳”,因城在颍河之“阳”已被考古学证实。关于阳翟之“翟”,学者说法不一,各有侧重,不一一而论。今笔者有一孔之见,可能对正本清源“阳翟”地名有所裨益。
北宋末邓名世撰《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九》载:“翟:西河翟氏,出自黄帝之后,春秋时,世居北地,后徙西河,故贾逵注《国语》云:翟居北地,后为晋所灭。秦并天下,子孙分散,居晋地及江南。今翟氏出汝南而音宅者,又别为一氏,更考正之。”
楚国国君?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据《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1021光遇复刻先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021光遇复刻先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