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国富其民霸者之国富其士出处?
出自《说苑·政理》。
原文:
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译文:
文王问吕望说:“怎样治理天下?”答说:“行王道的国家百姓富足,称霸天下的国家有军功的人富足,勉强存在的国家大夫富足,无道的国家国库富足,这就叫做上面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下面百姓穷得象竹篮里的水漏得干干净净
。”文王说:“好”。吕望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详。”于是当天,文王就打开他的仓库,拿粮食去救济那些无妻、无夫、无父、无子的人。
出至五经中的《周易》。 原文为: 文王问子牙怎治世:子曰: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意思是:我们国家富裕了,人民自己要坚强。
荀子有关礼与法的思想可以被概括为?
荀子提出了“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命题。其含义两点:
(1)礼法并举、王霸统一。
他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成相》)“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二者可以相互为用。
只是法的特点表现为通过赏罚来维护等级秩序。
(2)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只++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
他把“法治”称为“暴察之威”,“礼治”称作“道德之威”。
法治至其极也不过为“霸”,而不能成“王”。
如果以礼义为本,则法治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了:“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致士》)。
荀子以为,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总之,荀子的礼法兼施、王霸统一,是对对礼法、王霸之争的总结,开创了汉代儒法合流、未爆杂用的先河。
荀子礼法思想,将儒家的礼引向了法家,使其具有了法典化的客观规则的色彩,从而呈现出儒法合流、礼法合用的特点,但荀子仍属于儒家,而非“儒法家”或法家,因为其礼法思想并没有改变儒家礼学思想的底色。
大体说来,荀子言说的礼法,其所不同于法家所谓法者,在于从社会政治秩序建构的客观视野来论礼,并通过以法注礼,强化了礼作为制度规范建构的意义,使礼成为了一种秩序建构的客观规则。
其所不同于法家者在于:一者,荀子礼法合治的精神实质是以法补礼、以礼统法,即以法的强制性和刑的暴力性来推动礼所规范下的差等秩序的实现,以礼的差等性原则来统摄法的普遍性精神;二者,荀子通过对治法与治人以及良法与君子的辩证认识,在重视礼的客观性规则的同时,又十分强调人(君子、治人)在礼法制度规范建构中的主体性作用。
荀况就是荀子吗?
荀况就是荀子。
荀子全名荀况,但祖上本不姓荀,“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晋国灭掉荀国之后,将荀国故地赐给大夫原氏黯,后人由此姓荀。因此,荀子是贵族出身,与诸子百家中唯一布衣墨子不同。
与诸多春秋战国诸多学者一样,荀子也曾周游列国,先后游历齐楚赵秦。在齐国,荀子在稷下学宫是“最为老师”、“三为祭酒”,资格最老的宗室,三次担任祭酒职务,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卿,荀卿就到了楚国。在楚国,荀子受到春申君黄歇的重视,让他担任兰陵(山东临沂)令,在此韩非、李斯成为他的入室++。在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在秦国,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尤其游历秦国时,荀子对秦国“依法治国,轻视道德”的治国方略不以为然,这与荀子推崇孔子仁义道德治国的思想有关。
但荀子教出的三个知名++——李斯、韩非子、张苍,李斯和韩非子自不必说,而张苍(助刘邦夺天下,后为西汉丞相)也不能算正宗儒家传人,换言之荀子门下最出名的三个++,全部都不算儒家传人。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王者荣耀荀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王者荣耀荀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