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只动嘴皮不干实事的人”的词语有哪些?
一、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造句:
我爸爸是一个没救了的纸上谈兵的人。
仿生肢体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我的意思是,对于外人来说纸上谈兵真的太容易了。
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我想纸上谈兵没有任何作用。
二、花架子[ huā jià zi ]:比喻虚假的、好看的外表
造句:
要练好基本功,别尽学花架子。
高门阔户总是爱搞些不切实际的花架子。
公司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但那就是一个花架子。
现在的许多干部在工作中为了表现自己往往摆花架子。
她说道,从绣花架子移开身子,向后靠着
三、夸夸其谈[ kuā kuā qí tán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造句:
他说话十分古怪,夸夸其谈。
于是他开始对友谊夸夸其谈。
别夸夸其谈了说实际的吧。
她不会象姐姐们那样夸夸其谈。
拉琴人的夸夸其谈也使昆塔厌烦。
四、空洞无物[ kōng dòng wú wù ]:空空洞洞,没有什么内容。多指言谈、文章极其空泛。
造句:
这种空洞无物的八股调,我看了就讨厌。
他至今仍然喜欢那些包罗万象而又空洞无物的响亮词句。
对外宣传的进展空洞无物。
这部小说有大量空洞无物的内容。
这位政治家的演讲满是空洞无物的华丽言辞。
五、耍嘴皮子[ shuǎ zuǐ pí zi ]:指光说不做。 也指卖弄口才(含贬义)。
造句:
别耍嘴皮子,玛布尔,你这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二泉映月是什么时候到?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
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
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二泉映月>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奥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
以上内容是万老网对光遇拉琴基础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光遇拉琴基础教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