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何称、刘崧、刘永之、叶春及、周繇、师范等诗人的作品中,山从开头的诗句六十二句,请您欣赏。
1、山从天末见,江近枕边流。——宋·何称《臞庵》
2、山从云际起,人在树间行。——明·刘崧《渡绣水取道赴高州》
3、山从庐阜起,江向武昌来。——元末明初·刘永之《经湖口县》
4、山从门外合,花近席前香。——明·叶春及
5、山从平地有,水到远天无。——唐·周繇《甘露寺东轩》
6、山从一更吐,秋已半楼残。——清·师范《十七夜对月》
7、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明·张以宁《浙江》
8、山从岩罅出,云向树头生。——明·李昱《雪后山行》
9、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10、山从石壁断,江向弋阳斜。——唐·李端《送乐平苗明府得家字》
11、山从一涧坼,水夺两崖鸣。——明·王世贞《阜平道中》
12、山从云外起,风入坐中清。——宋·王庭圭《题刘元弼远庵》
13、山从王屋起,水与孟门连。——清·田霢《济源段园》
14、山从千嶂绕,径向一林分。——明·盛时泰《城山访邻叟》
15、山从远浦尽,路向断桥过。——明·郑潜《次韵》
16、山从一径入,寺绕万松回。——明·郭谏臣《春晚同登惠山》
17、山从千古润,江得一源长。——宋·钱协《玉泉庵》
18、山从朝日出,云到大江无。——清·阿林保《六和塔》
19、山从天际出,水向槛前流。——宋·陆德舆《题资福院平绿轩》
20、山从太白出,水自洞庭来。——元末明初·陈秀民《登灵岩》
21、山从疏树众,江入大荒平。——明·黄佐《修复粤洲草堂经始桃源坞四首》
22、山从波底拔,人向岛间忙。——清·费锡章《琉球纪事一百韵》
23、山从列嶂转,江自绕林回。——唐·孙逖《长洲苑》
24、山从函谷断,川向斗城回。——唐·张九龄《登总持寺阁》
25、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唐·李白《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后寄崔侍御二首 其一》
26、山从五溪险,水到九江平。——明·黎民表《送胡佥宪正夫之湖南》
27、山从西域来,寺自东南有。——宋·王野《登灵鹫兴圣寺》
28、山从地分域,地因山别疆。——明·郭之奇《百山歌》
29、山从云端现,日就林外隐。——宋·宋祁《锦亭晚瞩》
30、山从幽处亭亭绿,日倚闲边故故长。——宋·冯时行《涪州北岩》
31、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宋末元初·戴表元《湖州》
32、山从天宝来鸾远,基辟开元历代深。——宋·李则《临漳台》
33、山从开辟以来有,关是王公设险名。——宋·范百禄《剑阁》
34、山从顶上分闽越,四面群峰簇仗齐。——宋·骆罗宪
35、山从游熟转相深,十日勾玄满素心。——明·郭之奇《再游醉翁亭》
36、山从舞凤由来远,洞隔投龙欲去难。——宋·叶林《赋洞霄宫隐居十年后》
37、山从云外分千叠,水自天来落两溪。——宋·周紫芝《次韵道卿登楼有作》
38、山从茑坞看青霭,水入梅溪采白苹。——明·唐之淳《怀乡中旧游》
39、山从剑北呈天险,树遍巴西送客愁。——宋·宋祁《题罗江翠望亭兼简西游君子》
40、山从云脚断边出,水向天根尽处来。——宋·张孝章《题富览亭》
41、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唐·杜荀鹤《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傅》
42、山从绿野平边起,水向青陂缺处鸣。——清·林占梅《东城感赋》
43、山从白岳分千脉,水到沧溟会一门。——清·洪良浩《登乐民楼》
44、山从绝顶朝驱马,水向高源夜放船。——明·潘希曾《过玉山书怀》
45、山从公去名逾重,亭有时荒记不磨。——明·潘希曾《再题醉翁亭》
46、山从树外青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宋·王安石《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47、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唐·皇甫冉《送李录事赴饶州》
48、山从绝域势遥分,天限西南自昔闻。——清·蔡琬《关锁岭》
49、山从乌顶分东郡,水到鲲身达北溟。——清·谢金銮《鲫鱼潭有作》
50、山从西望城才隔,溪自东行路亦缘。——明·邵宝《书院新成再用前韵》
51、山从入望何曾极,水若知愁不向东。——宋·释元肇《寄江西益侍者》
52、山从海岸装吟景,寺倚云峰更晚晴。——宋·释绍嵩《绍兴即事》
53、山从拔地五千仞,路向穿云十八盘。——明·陆深《登华山至青坪》
54、山从飞鸟行边出,天向平芜尽处低。——宋·陆游《游修觉寺》
55、山从树杪参差见,水过花阴曲折通。——宋·陆游《初夏野兴三首》
56、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宋·陆游《泛舟至近村茅徐两舍劳以尊酒》
57、山从地尽云垂海,水共天浮日射洋。——宋·黄文雷《登楼有感》
58、山从南国添烟翠,龙起东溟认夜光。——唐·黄滔《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59、山从虚镜遗真影,塔向空天立自然。——清·卞梦珏《湖楼》
60、山从何来石无根,水从何来山无源。——宋·王十朋《郡斋旧有假山暇日命工…因镌二字于石戏成古风》
61、山从古在天地间,愚公可笑欲移山。——宋·陆游《醉歌》
62、山从千古混沌始,江自万里岷峨还。——宋·王铚《寄题真州扃岫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