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巩、朱朴、朱诚泳、李彭、李梦阳、李贺、杨基、林弼等诗人的作品中,南风开头的七言诗句五十七句,请您欣赏。
1、南风夜发吹孤舟,起视北极星辰稠。——宋·曾巩《发松门寄介甫》
2、南风微动水晶帘,百合花开绿阴里。——明·朱朴《赵千里画夏景》
3、南风催送东风去,锦绣离披万花树。——明·朱诚泳《葵榴》
4、南风吹句落窗几,萧然出尘天下士。——宋·李彭《张子和子文以长句送朋壶次韵答之》
5、南风卷江浩呼汹,豗轰欲翻鹦鹉洲。——明·李梦阳《题画扫笔成诗》
6、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唐·李贺《杂曲歌辞 浩歌》
7、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明·杨基《送李琴川谪临海》
8、南风吹雨生夏寒,两盖清阴覆书屋。——明·林弼《双柏轩歌为黄君复院长赋》
9、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宋·欧阳修
10、南风吹山彭蠡涸,稻畦坼坼占龟文。——元·汪克宽《秋后雨》
11、南风海立吹鲸涎,铎槊注日日吐烟。——明·王世贞《海上行》
12、南风北风日争吹,三十六宫空泪垂。——宋·王阮《杨白花一首》
13、南风卷地吹沙尘,落日东城辞故人。——明·程敏政《送祁门周仲实赴赵州学正》
14、南风之歌久绝响,生民不作声希想。——宋·胡仲弓《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
15、南风不作民正愠,我欲抱渠招帝魂。——宋·艾性夫《严氏古琴》
16、南风匝地送归客,双桨下濑如投梭。——宋·范成大《送子文杂言》
17、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宋·赵蕃《有怀江南作田家忙》
18、南风吹河河水满,百丈牵舟牛力挽。——明·郑定《南风谣》
19、南风掠波溪水满,山中幽人来洗浣。——宋·释契嵩《冷泉独赏寄冲晦上人》
20、南风导前北风续,仁气潜随杀机伏。——宋·陈杰《雪禁体》
21、南风吹笠走长须,一轴新诗一幅书。——宋·陈著
22、南风未蛰浙江波,倦客闲愁似许多。——宋·陈造
23、南风吹春辞九垓,百舌怨诉黄鹂哀。——明·顾璘《送阳春歌和陈宋卿》
24、南风吹沙作黄雾,紫骝嘶踏东华路。——明·黄佐《马上偶述》
25、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其一十四 第十四拍》
26、南风烈烈扬胡尘,雌雄剑化延平津。——清·丘逢甲《题马生美人宝剑图》
27、南风虽竞功未收,北阙宵衣伫凯奏。——清·光聪诚《余以去岁仲冬来庄几周…纷纭聊作长歌以志愤激》
28、南风不竞寒律回,暮雪远从阊阖来。——宋·刘敞《同圣俞十二月十三日喜雪》
29、南风飒瑟出余韵,怒龙奋迅苍髯升。——宋·周紫芝《剪松毛小栅以诗落成》
30、南风未了却北风,一夜吹翻青玉昊。——宋·杨万里《次主簿叔雪韵》
31、南风五月庭院凉,满地云阴覆烟蔓。——明·林弼《徐梅所知司席上以榴花命题分得万字》
32、南风吹上蜕岩颠,俯视沧溟如一粟。——清·林朝崧《五日登清源山望海,醉后作》
33、南风拂晓烟雾开,满山葱茜铺鲜碧。——唐·王季文《九华山谣》
34、南风十日踰万里,高卧读书船自行。——明·袁华《送郯九成泛海北上兼东秦希鲁》
35、南风更送琳琅篇,明珠十斛投归船。——宋·郭祥正《即席和酬金陵狄倅伯通》
36、南风不竞愠若酲,林林俚耳安知此。——宋·释居简《破琴行》
37、南风忽从木末来,新月徘徊出云罅。——宋·陆游《入夏多雨虽止复作六月甲寅始大晴》
38、南风一转垂青阴,回首芳尘是陈迹。——宋·陈著《送春醉吟》
39、南风覆舟后诈狙,义战得隽逾老夫。——宋·陈造《赠臧汝舟次韵》
40、南风日日送啼乌,东老好事今能无。——宋·项安世《次韵叔父从沈氏乞酒》
41、南风吹作满袖香,令人别后长相忆。——元末明初·高明《采莲曲送越中吴本中》
42、南风不久又西风,食鱼休忘鲈鱼美。——宋·周端臣《送翁宾旸之荆湖》
43、南风苦少北风急,二月已过三月来。——明·唐之淳《安山湖口阻风》
44、南风吹我渡江去,已厌淮南尘土黄。——宋·张耒《赠翟公巽》
45、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元·揭傒斯《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46、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明·杨基《梦绿轩》
47、南风吹雨洒行路,酌酒都亭话心素。——明·杨荣《送建阳何贰尹景春复任》
48、南风吹我到林岭,故国不见秦天迥。——唐·萧祜《游石堂观》
49、南风吹雪河始冰,兄归乌帽何睘睘。——元·虞集《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50、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唐·贾至《相和歌辞 燕歌行》
51、南风五月经吕梁,两岸青山如马走。——明·郑定《南风谣》
52、南风何多北风少,南北人生如过鸟。——明·郑定《南风谣》
53、南风瀚海波涛稳,千里归心舟楫疾。——明·郑潜《送黄子震员外还中原》
54、南风九月无秋声,积雨三吴霭氛雾。——元末明初·陈基《送高元善太守赴任杭州》
55、南风破浪船头响,王事有期诚鞅掌。——元末明初·陶宗仪《过太湖》
56、南风吹云动高兴,拿舟吸翠滦江头。——元·魏初《杂言送刘乐二公》
57、南风思政民俗化,顺从平等无高下。——宋·赵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