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艾散

柏艾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柏艾散的基本资料

柏艾散(《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生地9克 淮山药6克 莲仁6克(去心)柏子仁(去净油)丹皮 山萸肉各5克 泽泻3克(盐水炒)生荷叶1张(干者无效)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鼻衄。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生艾叶捣汁100毫升冲服。

柏艾散相关中药材

1、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压碎种皮,簸净,阴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此外,陕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种仁呈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者,长3~7毫米,径1.5~3毫米。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止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2、淮山

别名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功能主治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备注鲜淮山是一种日常食物,可当作蔬菜食用,干淮山入中药用,性质平和,多食无妨。

3、山药

别名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土薯,山薯蓣,淮山,白山药,土蓣,藷藇,几草,山藷,延草,王芋薯药,淮山药,野山豆,山板术,白药子。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生境分布生山野向阳处。现各地皆有栽培。

性状①毛山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匣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②光山药: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除上述正品山药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日本薯蓣(长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块茎习称野山药,土山药,原植物参见“风车儿”条)、三角叶薯蓣(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多种薯蓣属植物的块茎也作山药使用。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①《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②《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钥。”③《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④《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⑤《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⑥朱震亨:“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⑦《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⑧《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4、泽泻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水泻,禹孙,水泽,如意花,车苦菜,一枝花。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冬季叶子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

生境分布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性状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主产福建、四川、江西,此外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商品中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5、荷叶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6~9月收采,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四形,晒干。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叶通常折叠成半圆形或扇形,完整或稍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圆盾形,直径30余厘米。正面青绿色或棕绿色,有白色短粗腺毛:背面灰黄色或淡灰绿色,平滑有光泽;中心有一突起的叶柄残基;全缘;叶脉明显,粗脉21~22条,由中心向外放射,并分生多数细脉。质脆,易碎。微有消香气,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①盂诜:“破血。”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③《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④《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⑤《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⑥《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⑦《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⑧《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⑨《本草备要》:“洗肾囊风。”⑩《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⑾《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⑿《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